2021年8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公路工程利用建筑垃圾技术规范》(简称《规范》),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虽然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中的规模化应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此前我国交通领域没有现成的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中应用的相关行业标准,影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在交通领域的全面推广。此次《规范》行业标准的出台,对于实现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中的推广应用,规范建筑垃圾应用的技术、工艺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有效解决我国建筑垃圾运输、堆放、处理问题,破解日益加剧的“垃圾围城”难题,对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对于解决公路砂石材料短缺的紧张局面和节约土地、保护环境、推动绿色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按照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的要求决定依托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开展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综合利用研究,确定了《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公路工程中规模化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总课题,并列入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下设10个子课题,从特殊地基处理、路基填筑、路面基层、小型预制构件、环境影响、政策及定额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公路工程中规模化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科研成果陆续在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扩能工程、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中应用。
在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经过专门处理的建筑垃圾变为合格的筑路材料,用于路基填筑、边坡防护等,可消纳建筑垃圾1100万吨,减少建筑垃圾消纳占地约6000亩,减少土地开挖3000多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00万立方米。建筑垃圾利用设计、施工、检验、验收等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成套技术已臻成熟。
《公路工程利用建筑垃圾技术规范》,全面吸收了国内外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领域成熟的应用成果及规范标准,针对我国建筑垃圾的特点和公路工程的需求,基于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特性不同而用途不同的差异化应用理念,最大限度的给出应用部位和技术标准,其中多项科研成果在全国属首创。
2021年8月,交通运输部发布《规范》。《规范》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开放发展理念和交通强国建设有关要求,坚持绿色低碳、技术保障和可用尽用的编制原则,实现建筑垃圾再生后的最大价值和最大的资源化应用范围。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途径。从国际国内长期的实践经验来看,通过更好地生产、使用和再利用原材料和产品,可有效减少原料和产品在生产、运输、销售和处置的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可有效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此次行业规范出台也是争取把建筑废料‘吃干榨尽’的绿色环保实践,规范制定后许多技术也可以引申至其他行业领域,给市政道路、铁路等建设提供参考。